中标公告公司新闻行业动态
发展绿色建筑 促进节能降碳——各地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综述

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,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。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、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,越来越多国家制定政策和规划,推动绿色建筑发展,促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。目前,各地在确保建筑安全、舒适、健康、宜居的基础上,从控源头、减存量、强技术出发,通过节能管控,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,大力推广绿色建筑,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,促进城市迈向“双碳”目标。

让能耗更低

城乡建设领域的直接碳排放主要来自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建造、运行过程中使用化石能源产生的碳排放,其中建筑运行中的供暖、炊事、生活热水等使用化石能源产生的碳排放占大部分。随着城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、产业结构调整,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总量和占比将持续上升。

各地充分发挥建筑节能对减碳的主力军作用,对新建建筑实施更高要求的节能强制性标准,探索建立超低能耗技术标准体系,从源头上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量。

2021年3月底,北京市商品住宅供地中首次尝试“房地联动、一地一策”会商机制。通过现场竞拍,22宗地约264万平方米实施最低品质建设,即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、实施装配式建筑且装配率达到60%、设置太阳能光伏或光热系统;8宗地约81万平方米实施高标准、高品质商品住宅建设,承诺全部实施三星级绿色建筑,其中实施装配式建筑(装配率≥76%以上)约68.9万平方米、超低能耗建筑约53.6万平方米、健康建筑约57万平方米。在建筑工程建设初期,便明确为新建建筑量身定制了绿色工作方案。

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节能设计标准、节能审查、节能专项验收等技术和行政手段,实现对新建居住建筑和新建公共建筑节能的有效管理。

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实施了新建建筑节能闭合监管制度,推动全市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保持在100%,累计建成节能建筑6.79亿平方米,新建节能建筑达到城镇建筑总量的60%。通过强制推广与激励引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,重庆组织实施高星级绿色建筑2441.35万平方米、绿色生态住宅小区10642.77万平方米,推动设计阶段绿色建筑占新建城镇建筑的比例达到99.41%,竣工阶段绿色建筑占新建城镇建筑的比例达到62.82%。

自2017年5月1日起,河北省城镇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75%节能标准。2020年,全省城镇新建节能建筑5631万平方米,累计达到7.5亿平方米,占全省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的53.14%;河北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,大力实施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和施工,因地制宜推进土壤源热泵、空气源热泵、太阳能光电等技术的建筑应用。

江西省以政府令形式颁发《江西省民用建筑节能和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办法》,2020年4月1日起,全省城镇规划区内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实施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,将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纳入建筑节能分部专项验收,控制项要求纳入工程建设强制内容,并对建设单位、设计单位、监理单位、施工单位等各方责任主体提出了明确要求。

在“双碳”目标下,“绿色+”正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。青岛与金融机构、企业主体合作“牵手”,打出绿色信贷、绿色债券、绿色基金、绿色保险多模式支持的“组合拳”。2021年上半年,青岛市开出全国首张“减碳保”建筑节能保险保单,为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在运营期间(三年)的节能效果提供每年100万元的风险保障,改造完成后预计年均减碳量可达542.62吨。

让建筑更“绿”

高效外围护保温系统、高性能被动式门窗、良好的建筑气密性、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、无热桥设计及外遮阳系统……在陕西高新·天谷雅舍项目中,绿色、低碳、节能的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正在用全新的技术提升着住宅品质,实现健康、绿色、生态。

建筑产业传统作业模式转型升级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新发展阶段适应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、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必然要求。近年来,我国发布多项政策推动绿色建筑发展,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。特别是在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“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”“发展绿色建筑”。2020年7月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发布了《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》,提出到2022年,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%,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,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,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,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,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。

立足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、气候特点和居民生活习惯,目前各地纷纷推出政策措施,提出适用我国不同气候区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,推广使用新材料、新设备、新技术、新产品,不仅降低了建筑物能耗,也让绿色建筑、低碳建筑成为现实。

山东省组建成立了“山东省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研究中心”,围绕被动房技术标准、技术指标体系、高性能围护结构节能新材料、高性能门窗、高性能建筑节能设备等展开研究,解决被动房推进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,探索符合山东地方特点的被动房技术路线。自2014年至今,山东省共有示范项目7批、59个,总建筑面积112.3万平方米。

天津瞄准国际化大都市标准,把节水节地节材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建筑全生命周期。加快促进绿色建筑理念和科技成果转化,推广中新生态城建设标准,形成地方标准、规范、工法,倡导精细化设计、精细化施工、精细化运营,通过科技引导绿色建筑发展。创新绿色建筑激励机制,率先在全国实施居住建筑四步节能设计标准、公共建筑三步节能设计标准,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,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调动各方积极性,提升高星级绿建比例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天津累计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280个,建筑面积达2649.87万平方米,新建民用建筑100%执行绿色建筑标准,高星级绿色建筑项目数量占比67.15%,超额完成“十三五”发展目标,绿色建筑面积位居全国前列。

让生活更美

“想不到这么先进,从外观上看不出来使用太阳能,管道安装在阳台下面,方便、省时、省电,什么都到位了,我们老两口住着比较满足。”今年70岁的南京市民王万美以前一直和儿子一家挤在市区的两居室内,两年前通过申请,他和老伴搬进了三星级绿色建筑——位于南京市城北的丁家庄公租房小区,小区不仅“颜值”高,内在品质也很高,老两口住得宽敞舒服,还可以节省不少电费。

为了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,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,江苏大力推进绿色住宅建设,推广成品住房和装配式装修,不断提升住房品质和宜居性,将绿色、节能、环保的理念融入百姓生活的每一个细节。

南京市江北新区正在建设的公租房项目,将科技含量高、生活便捷等200多项绿色建筑技术指标融入设计,从项目的设计建造到交付使用,全过程执行绿色标准,不仅提升了住宅舒适度,还减少了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。

“绿色建筑的便捷化、智能化在我们项目中有多处体现。”项目技术员段月新说,项目配备了自动开关窗系统、新风系统等,能够调节室内的亮度和空气新鲜度,降低能耗。在装修方面,基本两个工人10天就能完成整套房子的装修,所有部件全部为现场组装,基本实现零污染、零垃圾。

为提高社会公众绿色意识,更好引导群众用好各类绿色设施,倡导居民节能,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举办了“建筑节能进社区”“建筑节能区县行”等活动,组织建成“低碳之家”“绿色之家”“智慧之家”和“未来之家”,参与人数达100万人次,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,切实提高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。组织完成绿色建筑与节能管理、技术培训8万多人次,对相关设计人员进行建筑节能专项考试,从业人员实施能力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。开展了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评价管理、勘察设计行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项培训等,切实提升了社会公众对于建筑领域节能低碳的理解度。

一些城市联合高校、科研院所、产业园区、金融机构等力量,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,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进来。福建省泉州市大力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现代建筑业产业集群,构建涵盖科研、设计、施工、装配、制造、物流、运营管理和服务融合一体的产业链条,打造集研发、设计、生产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绿色建筑全产业链,加快绿色、低碳、可持续的装配式建筑方式转型升级。

建筑绿色宜居,城市才能低碳。各地科学制定时间表、路线图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全面提升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,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推动建筑业全面落实国家碳达峰、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,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。